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意味着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成型。其成员包括中日韩澳新以及东盟10国,关税减免、贸易便利化提升等诸多利多措施将有效促进区域内各成员经济增长,未来可期。但当我们摊开地图,会发现台湾成为一个罕见的“孤岛”。这对于高度依赖进出口的台湾,是一个极为尴尬的场景,意味着其未来必然要承受投资贸易转移的巨额损失,传统制造业将面临竞争力下降等一系列挑战。已有研究表明,台湾将因无法参与RCEP付出数十亿美元代价。无疑,台湾无法参与RCEP的关键仍在于民进党当局不承认“九二共识,一中原则”,这是蔡当局上台后两岸关系持续恶化的直接体现。2008-2016年,两岸曾形成彼此经济合作不断深化与台湾对外参与经济合作不断扩展的良性循环。2010年两岸签署 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同年台湾先后与新加坡、新西兰签署高水平经济合作协议。
但2016年蔡当局上台后,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强推“渐进式台独”路线,意图使台湾经济与大陆“脱钩”,转而融入由美日欧主导的产业链。两岸政治互信被破坏,两岸关系由热转冷,甚至一度濒临破局。失去大陆支持的台湾,在对外经贸谈判中再未有实质进展并不断付出高额代价:无法与日本签署新的渔业协议,台湾渔民不断被驱赶也得不到支持,未来还可能开放日本核辐射地区食品进口,但也未必能换来进入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敲门砖;对美更是被死死拿捏,开放了“莱猪”进口,提交了台积电运营相关数据,不停高额购买军事装备,未来还必须开放转基因食品进校园,但能不能获得上经贸谈判桌的资格却仍是未知之数。
值得注意的是,两岸关系恶化的负面效应仍在不断扩散:岛内“台独”势力的日趋嚣张使得“最美的风景是人”已成明日黄花,大陆民众赴台旅游意愿大跌、人数断崖下降,岛内相关行业损失上千亿新台币。失去了大陆经济活水的台湾经济产业结构更趋畸形,少数电子通讯类高科技产业得益于特殊的零关税制度以及远程经济的兴起,获得大量红利,但占就业绝大多数的传统制造业、内需型服务业在新冠疫情冲击下则是“年关难过”。
岛内最新民调显示,近七成台湾民众直接表示对经济增长无感,更有超过九成民众直接表示2022年将“万物皆涨,只有薪水不涨”,这与台行政部门负责人苏贞昌对经济数据的洋洋自得形成鲜明对比。无怪乎,台民众对蔡当局两岸政策路线不满率持续上升,连亲绿智库民调都承认“不满意”比例已与“满意”相当;更多民众则希望两岸能和平互动,岛内知名《远见》杂志最新民调显示,近七成民众赞成"两岸应增加互动",同比提升4.4个百分点;多数民众不愿意在两岸兵戎相见时上战场,更仅有一成民众相信美真会“协防”台湾。两岸关系的持续恶化、庶民经济的困顿难解,台湾急需修养生息,以纠正意识形态虚妄激情左右下的“台独”路线,解决发展与分配、环保的结构性矛盾。但很遗憾,岛内执政党依旧是一个长于政斗短于治理的政治怪胎:一方面,对“反中”路线食髓知味、形成深度依赖,即使近期“四项公投”结果已显示出岛内中间、青年选民对操弄意识形态对立的厌恶和反感,但其“台独”路线已被外部反华势力和内部派系绑死;另一方面,享受过完全执政巨大红利的民进党对失去权力更为恐惧,致使其更疯狂去追逐“胜选”。“四项公投”结束第二天,蔡英文便迫不及待强推新竹县市合并升格,赤裸裸地为亲信找位置。民进党又早早成立“2022年县市长选举对策委员会”,蔡英文更亲自上阵操盘。可以预测,2022年的台湾社会,“选举”将再度成为中心词,烽火连天的政治恶斗将轮番上演。更值得警惕的是,中美博弈已进入“深水区”,美打“台湾牌”的强度、烈度持续上升,蔡英文和民进党为追求安全庇护必将积极配合,加之蔡当局难以处理内部结构性问题,为追求“选举”胜选必然再度祭出“抗中保台”牌,以“千错万错都是大陆的错”的政治骗术挑动两岸对立、激化台海矛盾,实现亲绿基本盘强动员。目前民进党已经开始操作“修宪公投‘绑选举’”议题,这意味着2022年的台海局势很难波澜不惊,或许会迎来新一波惊涛骇浪。
展望2022,我们都希望大陆好、台湾好,两岸更好。但树欲静而风不止,站在历史的关口,只有满怀斗争精神,以更强的意志、更大的智慧迎难而上,才能使两岸渡过可能的惊涛骇浪,驶向统一的未来。
监制 / 任永蔚主编 / 苏闽撰稿 / 沐穹值班编辑 / 婷婷校对 / 谢治国